对佛教的感悟
世界所有宗教中,我最喜欢佛教,那种众生平等的教义我认为是这个世界最高的理想境界。所以,对佛教的感悟也是最深的。
一、关于佛与修行者的关系。
既然佛教讲究众生平等,怎么又要我们跪拜,供奉呢?其实,佛并没有要我们拜他,打个比方吧,如果你也想修佛的话,可以把佛当作修行的老师,菩萨呢,当作学长,供佛呢,是尊敬老师的意思,完全不必要把他当神看待。供养菩萨、罗汉等,是因为他们是学有所成的学长,其实他们也是佛的学生,顶多就是他们是高年级的学生,我们是小学生而已,他们学问智慧比我们高,仅此而已。当然,大学生可以教小学生,我们也可以把他当做老师来看待。仅此而已。(佛教修行的三境界:佛是无上正等正觉,菩萨是正等正觉,罗汉是正觉)
二、关于修持。
所有宗教中,佛教经典是最多的,甚至说汗牛充栋也不为过,每一个修行得道的高僧,或者说菩萨、罗汉等都留下一部或数部经书,其实,那些都是他们自己修持的法门和感悟而已,我认为,佛教最重要的一部经书是《金刚经》(全称为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),几乎所有的思想和修行的法门这里都有了;如果你不想看这么大部头的书,好,简单的也有,那就是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总共不过百字,如果你能理解其中奥妙,一样也能理解佛教的精义;也许,有人说,sir,我不识字,看不懂什么多心经,ok,那你就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好了(也就是净土宗的修行法门),如果说不出口,默念也可以,只要谨记佛教的精义就是空,一切皆空,则得其门而入矣,所谓的“菩提本无树……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当然,也有人问既然经书无用,为何又要众僧颂书,其实,华严经上说:‘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’,也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成佛,但由于世人多被色(俗念)蒙蔽心智,故希望能由佛经中得到启发,以经引心,若能明空见性,则你就是佛,一切经书、仪式都是多余,当然更不用介意出家还是不出家、吃素还是不吃素,一切顺其自然。(虽然学佛的人,不一定吃素,但吃素确是好习惯,值得提倡。)
三、关于空。
在佛教中,空是与色相对的,即所谓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先说色,色指的是形形色色的世间万物,绝不是某些思想狭隘的人所想的那样专指男色和女色,空呢,字面意思就是什么都没有,其实是一种思想境界,因缘和合而成,没有实在的不变体,哲学上认为,万物产生终究要消灭,只有到了空的境界,才能够永生,也就是某些人梦想中的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,无始自然无终。(其实,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说得非常清楚,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 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)色即是空,告诉我们所有生老病死、功名利禄乃至世间万物都不过是过眼烟云,一切都没有,所以不必太放在心上;而空即是色,也就是说只要你达到空这个思想境界,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,反而是什么都有,世界是世界,人生是人生,苦是苦,乐是乐,一切都已经存在。
四、关于因果。
佛法之中,明显的说到有邪有正有善,有恶有因有果,要弃邪归正,离恶向善,作善得善果,修行成佛。一切皆空,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,所以佛说一切皆空,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,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,还要知道有因有果,有善有恶。学佛的,要从离恶行善,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,即空即有,二谛圆融。
五、关于迷信。
看到好多善男信女到寺庙里烧香,祈福,祷告庇佑,其实,对佛教和善男信女来说都是很可悲的,佛家讲究因缘,如果你一心向善,善因必定得善果,根本就不必要烧香祷告,如果你种下恶因,则必定会天理报应,抱佛脚也没有用;而对佛教来说,寺庙本是修行的地方,却被搞得乌烟瘴气,甚至成了世间的名利场,僧人本该自食其力,却因此受不了诱惑,堕落成经济和尚,可悲!当然,礼佛是没有错的,或许也是一种善因吧。
附: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(唐三藏法师玄奘译),希望累了或痛苦的人能从中得到启发,得到快乐。
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,时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!是诸法空相。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。无眼耳鼻舌身意。无色声香味触法。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。无无明,亦无无明尽。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。无苦集灭道。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。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。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。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。
佛有一句话:是就是不是;有就是无;无就是有。
来源:中国佛教网